考古专家刘志岩揭秘“张献忠江口沉银”
2019/06/19
新闻来源:锦江学院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6月18日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著名考古专家刘志岩在7301教室向我校师生讲述了“张献忠江口沉银发掘记”,揭开江口沉银遗址的神秘面纱。
考古专家刘志岩揭秘“张献忠江口沉银” 新闻中心记者 冯扬清 摄
追溯:张献忠的宝藏与沉银传说
“考古是什么?”讲座伊始,刘志岩主任向同学们提问。“盗墓的、挖宝的、挖坟的、挖垃圾的……”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考古是一门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或反映人类活动的遗存,来复原古代人类社会面貌的科学。”刘志岩主任说,张献忠宝藏是留给考古学家的谜题。
刘志岩主任介绍,有一首关于张献忠的小诗广为流传:“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张献忠是谁?明末清初的起义军领袖,建立了以成都为根据地的大西政权。相传张献忠有一笔宝藏,但公元1646年张献忠被杀后,这笔宝藏便下落不明。
直到2005年4月,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修建引水工程时,挖出了一段木鞘,里面装了七枚五十两的银锭。2015年10月,随着“永昌大元帅”文物盗窃案的破解,警方从犯罪分子手上追缴回了“永昌大元帅”金印。自此,江口沉银这段历史终于露出眉目。
发现:考古让传说变成现实
经过一系列科学调查勘探后,2017年初,江口沉银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刘志岩主任介绍说,通过对江口镇周边3个乡镇的7个自然村的走访和调查,他们最终锁定了岷江河道,再通过电磁探测,确定了可能存在金银器的四个地点。
刘志岩主任介绍,因为是水下作业,且岷江水流湍急、泥沙混浊,所以发掘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多番考虑,最终他们决定采取“砂石围堰”这一方法。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白银”、“西王赏功金币”、“大顺银锭”、“金册”“耳环”、“藏银木鞘”等文物陆续出水,张献忠的宝藏传说正式变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2018届经济学院毕业生陈华韵和会计学院毕业生蒋泓桥作为非考古专业志愿者参与到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中,与来自厦门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考古爱好者们一起,协助专家团队完成了布置探访、记录出水文物位置、器物描述、器物摄影、分类整理等工作。
同学们听得兴致勃勃 新闻中心记者 曹潇 摄
随后,刘志岩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江口沉银遗址的现状。他说,由于现阶段江口镇处于汛期,江口沉银遗址被江水淹没,考古工作暂停,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分类整理,下一轮挖掘工作将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纷纷向刘志岩老师询问发掘工作的具体情况和申请担任志愿者的相关程序。他耐心解答,并表示期待锦江学子参与“江口沉银”考古工作,也希望有更多非考古专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公众考古中。
新闻中心记者 石磊 欧静